找到相关内容20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王维“闲”“空”意趣的禅学再确认

    山水在他心中唤起的美感,包融着自我—自然—社会诸方面的因素,同时又超出了这三者的实际内涵,别具情趣。《西清诗话》云:“王摩诘诗,浑厚闲雅,覆盖古今,但如久隐山林之人,徒成旷。”就是着眼于王维自然审美...即B”的模式。其二,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,王维诗歌一改陶诗的“去俗”之趣,以“合俗”的姿态来对待自然和社会生活,进而表达一种“不言言”、“不物物”的真意。  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傅绍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1156853.html
  •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:显教心要

    唯贵修炼。炼之有味,说之言。  二、真如绝相观者(即当理法界观)。于中安心,复有三门。  一者,常观遍法界,唯是一味清净真如,本无差别事相。此能观智,亦是一味真如。《华严经》云:一切法无生,一切法无...   原夫如来一代教海,虽文言浩汗,理趣渊冲,而显之与密,统尽无遗。显谓诸乘经律论是,密谓诸部陀罗尼是。爰自摩腾入汉,三藏渐布于支那;无畏来唐,五密盛兴于华夏。九流共仰,七众同遵。法无是非之言...

    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辰+殳集

    |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1925541869.html
  • 一日沙门

    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?” 弘一法师笑着说:“开水虽的味道。” 在弘一法师看来,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,一切都好。破旧的席子好,破毛巾好,白菜好, 萝卜好,咸苦的菜好,...,落在脚 下的脸盆里。 人生中的烦恼数不清,人头上的头发数不清。此刻,就这样做了了断。 斩断三千烦恼丝,是出家必须首先要做到的。佛门讲,舍得舍得,不舍不得。不舍去六根六 ...

    马明博

    |柏林禅寺|夏令营|出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5/11/1319342070.html
  • 窒欲(丁福保编纂)

    数不过来。实在令人叹息以致流泪呀。   凡人之好色,为可乐。不知可乐者在一时,可哭者在一世。深明可乐之事,即可哭之事,自然色心渐渐去。毒药置于美馔,知者万不敢嗜。何?深知其必死而此心。总之人生世上,专以事业为重。浓于色欲,必致懒于事业;勤于事业,即可于色欲。得失成败枢机,不可不察之之功,其初甚难,须于难处力加持守,始终不移,方可一生得力受用。   凡是人们喜好...

    【清】丁福保编纂(宁波、吉利、傅雪沙整理)

    |戒淫|邪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1333243200.html
  • 王骧陆祖师语录精华(B)

    亦不知何故如是。  ( 十二 ) 恐怖心自不易起 , 因得失心。  ( 十三 ) 照力之迟速 , 盖心境相对 , 不照即不转 , 不转即不空 , 其力亦渐增加如次 :  ( l ) 先见境而觉照 ... 且以为可喜而坚固执持 , 如母于子 , 惟恐其不寿 , 终日提心吊胆 , 不觉其苦。次知爱为大烦恼 , 然无法破爱。再次以无常观空 , 决定其终必分离 , 本无喜与悲之可言 , 理想与事实难符 ,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3639541.html
  • 论熊十力的人生哲学

    不务潜修;品节之败,慕虚荣而不甘枯。举世趋此,而其族有不奴者乎?”[④e]“西洋人大抵向外发展之念重,努力于物质与社会等方面生活资具之创新,其神明外驰。”“彼未能超知而趋入德慧。”[⑤e]  ...法唯识。熊氏把自己的哲学体系定名为《新唯识论》,正说明它与唯识宗的嬗递关系,同时标举“识”的观念在其哲学体系中的基石地位。熊氏自称:在世界观上,“我的主张,大概和旧师相同”。在解释《新唯识论》书名时,...

    周德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652047.html
  •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分析

    修習。心觀法門唯貴修鍊,鍊之有味說之言。 真如絕相觀 (理法界觀) 復有三門: 一者常觀遍法界,唯是一味清淨真如,本無生滅。是名真如三昧。亦名無生三昧。 二者若念起時,但起覺心...為圓。 此之五教。前前者是淺是權。後後者是深是實。若以圓教望之,前四皆是應根權施設。 若定執圓教為實,缺前四教,亦非圓暢。 二、圓教的修行(顯圓) (一)初悟毘盧法界:華嚴經所說「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1753158.html
  • 胡立新居士谈佛教发展传播的三个历史阶段

    。”他在《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》中又特意提到:“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,便是印度思想的输入。因为晋、宋、齐、梁四朝,佛教大行,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,而同时鬼神奇异之杂出,所以当时合中、印...方面应该注意避免的八种弊病。应该指出,声律论的产生是诗歌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由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。但佛经翻译促成四声发现的功劳不能抹杀。声律论加速了中国诗歌从古体诗向格律诗发展的进程。  晋宋之际...

    胡立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3957676.html
  • 法句经讲要

    如谓一切善行无过於修无常观,故以无常品为首;无常对治在欲,故次以欲品。皆泛泛之)。改从譬喻家言(秦本)考之,却有缀索可寻。彼文有云:闻此佛说法句受益者,皆能悟会无常之要,罪福之原,兴衰之变、灭度之...定型,相与传诵矣。今细玩其文,朴质亲切,真所谓布帛菽粟之言。论其幽深,虽不逮大乘诸经;然即朴质亲切之中义蕴丰富,其为当年佛说之实录可无疑。惟此经综集成篇,区分章段,则固佛灭后事。且其纂辑,颇有异说∶或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2466671.html
  • 茶与诗——文人生活对艺术的渗透

    ”至宋,则益精矣。《石洲诗话》曰:“诗则至宋而益加细密,盖刻抉入里,实非唐人所能囿。”由中唐至宋代,“精致”愈趋精密,然“精纯”则渐失。  酒是诸谷精酿而成,其味厚;茶是嫩叶焙制而成,其味。酒之历史悠久,其厚“陈”,而茶是近世新兴的饮料,其“新”。中唐的酒茶嬗变,反映了时人口舌生理感受的尚新去陈厚,而口舌嗜尚的厚之异,是心理上的适应力的反映。酒茶之味的转化,自然相应地体现在诗味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071579.html
上一页12下一页